红外热成像在昼夜监测以及热目标探测方面有着极大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影响,红外热成像已逐渐应用到众多领域,并由军用领域逐渐向民用领域拓展、深化,在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红外热成像应用领域丰富,由军用向民用拓展、深化
红外热成像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其运用光电技术检测物体热辐射的红外线特定波段信号,将该信号转换成可供人类视觉分辨的图像和图形,并可以进一步计算出温度值。红外热成像以其独特属性,可满足于众多场景需求。
1应用场景丰富,民用领域兴起
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红外热成像技术曾广泛用于军事侦查、航海作业,20世纪60年代以后,民用的热像仪开始出现。此后,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普及,热像仪开始在工业、医用、商业领域逐渐渗透。在互联网、智能制造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红外热成像技术搭载机器人、机器视觉等技术,推动各行业生产制造向智能化发展,红外热像仪的应用场景由此变得极为丰富。
目前,红外热成像在森林防火、电力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并已在安防、工业检测、交通、遥感、石化、农业、医疗、智慧家居、自动驾驶和科学研究等民用领域逐渐展开应用。
2助力安防行业发展
对于安防而言,由于红外热像仪具备良好的成像透雾效果,即使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雨、雪等恶劣环境,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所需监控的目标,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测。其在重要的安防监控领域能有效地震慑夜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国内很多复杂场合的全天候监控系统中均能找到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产品的应用。
3红外热成像,如何让温度“看得见”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利用“大气窗口”,可以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雨、雪等烟云的恶劣环境,清晰地观察到所需监控的目标。其中,红外短波窗口在1–5μm之间,而长波窗口则是在8–14μm之间。一般红外线热像仪使用的波段为:短波 (3μm — 5μm); 长波 ( 8μm –14μm) 。
目前,红外热成像的成像有两类,一是制冷型,二是非制冷型。致冷型的热灵敏度高,结构复杂,一般用于军事用途。而非致冷型灵敏度虽低于致冷型,但其性能可以满足多数军事用途和几乎所有的民用领域。由于不需要配备制冷装置,因此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产品性价比比致冷型的高,目前市面上也多是非制冷产品。
▲普通相机与红外热成像对比图
二、技术门槛高,发展面临挑战
与国外红外成像厂家相比,现阶段,我国相关厂家大多主要从事商用产品研发,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
近几年我国的红外产品市场发展很快,但由于核心器件(如非致冷探测器)一定程度上依靠进口,价格、质量和维护等因素严重地制约了国内红外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广泛推广,远不能适应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各企业产业链定位不一,如海康威视除探测器外,其还做机芯、组件、整机,产品线较全。在军用及民用市场领域,大多企业在民用市场发力布局,久之洋主要针对的是高端军用红外热成像市场。除几家拥有自研探测器芯片能力的企业外,其他机芯领域各厂家大多采用的是法国ULIS核心器件。
3我国红外技术不断提升,与国外差距逐步缩小
我国红外热成像市场起步较晚,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但近十年来,我国在红外领域不断深耕、探索,也取得了一定进步。据悉,目前市面上大多采用的分辨率是160X120、336X256、640X512、1024X768,但在我国不断赶追下,在光电展上,1280X1024百万级像素的探测器不乏少数。
从35微米、25微米、20微米,到17微米、14微米、12微米、10微米,红外芯片像元尺寸不断突破,升级迭代越来越快,我国的红外技术实力在不断提升,因为随着尺寸的不断减小,意味着制造难度的增加以及图像质量提升难度加大。
三、我国红外热成像需求日趋旺盛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国内红外成像产品的普及,市场对于红外热成像仪的需求也日趋旺盛。由于红外热成像仪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且能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性,未来对红外热成像仪的市场需求将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除了传统应用行业外,未来将有更多新兴市场需求成为红外成像市场新的增长。
在民用领域,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已充分实现市场化竞争,各企业面向市场自由竞争。随着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红外热成像仪在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民用市场保持着很快的增长速度,增长幅度要远大于军用领域。随着红外热成像仪在电力、建筑、执法、消防、车载等行业应用的推广,国际民用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将迎来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