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外热像仪要等多长时间才能测得准?
答案:不用等,对焦好,图形清晰即可。
误区:有些人认为,用红外热像仪测温或成像,对焦好后是需要等温度传导到热像仪,温度平衡了,即热像仪充分接受了被检测对象的温度,这时拍照才是最准确的测量。
正解:
热像仪捕捉的图像就代表了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不需要等待。成像需要的时间,主要是你对焦和拍摄所花的时间。
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在变化过程中,如果你需要被测对象的稳态温度,那应该等温度稳定后再热成像测量;如果你需要被测对象的过程温度信息,那可以随时测量。
热像仪测温和接触式传导、对流测温仪测温原理不一样,后者是需要让测温仪的传感器接受的温度和被测物体温度一致,测量的数据才准确可信。而热像仪捕捉的是被测物体的实时温度图像,因此无需等待。
2红外测温范围越大越好吗?
答案:超过被测温度20%即可,太宽了影响精度。
误区:测温范围大,用起来方便。
正解:
每种型号的测温仪都有自己特定的测温范围。因此,用户的被测温度范围一定要考虑准确、周全,既不要过窄,也不要过宽。根据黑体辐射定律,在光谱的短波段由温度引起的辐射能量的变化,将超过由发射率误差所引起的辐射能量的变化,因此,测温时应尽量选用短波较好。
一般来说,测温范围越窄,监控温度的输出信号分辨率越高,精度可靠性容易解决。测温范围过宽,会降低测温精度。
3我测到温度就是真实温度吗?
答案:取决于发射率e是否准确
误区:红外成像仪给我们的方便就是所见即所得,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温度。
正解:
你看到的红外图像,不代表了其真实温度。
首先,红外图像的颜色,是可以改变的,是由调色板决定的。也就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用不同的调色板。因此,有些图像,浅色代表高温,深色代表低温;有些图像可能是正好反过来的。
其次,图像温度也不代表物体实际问题,请看下图, 一个盛满的热水壶。
如果根据红外图像,得出的结果是水壶的右上部温度高于左下部,有一个明显的温度分界线。显然,这个结论在实际中是不成立的。那原因就是水壶有不同的材料构成,它们有不同的发射率,在红外热像仪上接收到热量是不一样的。
那,发射率是什么?如何影响到热成像?
发射率系数表示实际物体的热辐射与黑体辐射的接近程度,其值在零和小于1的数值之间。根据辐射定律只要知道了材料的发射率,就知道了任何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影响发射率的主要因素:材料种类、表面粗糙度、理化结构和材料厚度等。
当用红外辐射热像仪测量目标的温度时,首先要测量出目标在其波段范围内的红外辐射量,然后由热像仪计算出被测目标的温度。发射率系数直接影响了温度的计算结果,因此,热成像测温时需对目标的发射率进行正确的设置。
特别是对电缆和电缆端子同时成像时,表面光亮的电缆端子可能显现的温度远低于电缆外皮,不要被这个假象迷惑或略了端子过温。
当用红外热像仪扫描对比测温寻找故障隐患时,应该确保对比的对象是一致的,它们有相近的发射率,否则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低端的红外热像仪可能不支持发射率的设置,选用时应该注意。
4应该在多远的距离测量?
答案:热像仪,尽量让被测对象占满屏幕;红外点温计,越近越准。
误区:测温仪发射的红点,就是测温点;
只要被测对象在屏幕范围内。
正解:
红外热像仪可以测多远与两个因素有关:目标尺寸大小和IFOV。
目标尺寸大小即为目标的直径或边长,目标越小,检测距离也就需要越近;
IFOV 是热像仪像素和镜头角度的综合参数,计算距离的公式如下:
检测距离 = 被测目标尺寸(mm)/ IFOV(mrad)
超过最远距离的物体,在热像仪上就无法分辨(小于一个像素),因此实际拍摄时,需要小于理论上的最远距离。拍摄远距离目标时,应该选用IFOV值小的热像仪。
那拍摄距离又如何把握呢?就是让被测物体尽量占据屏幕的C位,如果需要更多被测物体的细节,就需要让被测物体成像尽量大,像素尽量多,但图像不能超出屏幕边沿,也不能小于最小拍摄距离,那样对焦会有问题,成像会不清楚。
不同型号的热像仪,在图像分析方面的能力不一样,给出温度数值的解析度不一样,这也是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5需要捕捉数据的速度有多快。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需要考虑曝光时间、帧频和总记录时间。
曝光时间指的是红外热像仪捕捉单帧数据的速度,这个就相当于相机的快门速度。
帧频是指红外热像仪每秒能够采集到的热图像数量。帧频越高越能捕捉到快速移动的目标热图像。
为了确定需要的红外热像仪能否满足速度要求必须要考虑下面几点因素:
(1)被测物体运动的情况
(2)被测物体升温或降温的速度
(3)红外热像仪的运动情况
(4)帧频
总记录时间是指你想要长时间高速捕捉数据?高速捕获脉冲数据?还是数个小时内进行曼度的记录数据?数据记录的方式很多,所以我们应该对采集数据的情况进行分析,再决定需要哪种类型的红外记录系统。
6由专业人员操作。像红外热像仪这种专业设备,并不是很容易就学会操作的,所以为了能够得到最准确的探测数据,最好是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人员之间也可以互相探讨与学习,交流彼此的经验。
注意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任何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定多多少少都会存在问题,所以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很有必要。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即刻解决,避免出现更大地问题,给后期带来更多地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