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新冠肺炎病例特征之一即发热咳嗽这一典型症状,当下在公共区域的疫情监控与防治环节,非接触式人员测温筛查成为关键的防疫手段。公共区域的体温筛检设备以非接触式设备为主,包括移动式筛检系统、固定式筛检系统以及手持式筛检设备等。相较于传统的接触式体温筛检设备(体温计等),非接触式设备可以依托红外线强度对目标体进行在线温度监测,实现高效快速筛检过往人群,筛检效率大幅提升。在本次疫情防控当中,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测温筛查设备红外热像仪也成为主流应用。
根据2月份工信部网站信息,截止2月2日,工信部共收到各地各方面来自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的大概2万台,手持式30余万台,以上数据只是初步预估。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测算,工信部预计,全市场对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的需求大概6万台,手持式约55万台。疫情的爆发显著推动了红外测温设备的市场需求。
由于红外热像仪本质上属于军工领域的小众产品,在疫情爆发之初,现有的市场产能远不能满足抗疫一线所需,工信部特别点名了几家包括红外测温设备供货商,在第一时间实现复工生产,以保障疫区的红外测温设备的供货量。
在疫情爆发特殊时期,为了抢占市场,业内也出现过部分厂家的投机行为,比如将原来工业测温的产品稍加改动变成可民用的体温检测产品。一般而言,工业领域的红外测温设备普遍测温范围在-20℃–150℃之间,经过改动之后,测温精度大概集中在30℃-45℃之间,这距离人体精准测温值仍有一定偏差。疫情防控期间,全国范围内对红外测温设备短时间内的超大规模需求,让很多用户也病急乱投医,而这种行为当然也遭到很多用户的诟病,反映测温精度不准。
其实从2003年非典开始,像红外热像仪这类非接触式测温设备就已经在检疫系统展开了大规模应用,从2003年非典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17年间,国家质检总局每年都要对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系统实行统一招标,并且每年都要制定一个入围单位名单,这意味着只有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质检检测,才有资格参加检验检疫系统的红外热成像仪体温监测产品的采购。
红外热成像拥有较高技术壁垒
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依赖于红外热成像技术。首先介绍一下红外热成像的原理,红外线又称红外热辐射,波长在 0.76 至 1,000 微米之间,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红外线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温度和材料特性直接相关,温度越高,红外线能量就越大,红外热像仪主要通过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大小来确定物体的温度。
从2003年的非典到禽流感病毒到现阶段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每一场突发性的病毒疫情发生后,业界对红外测温产品的需求都会呈现一个节点式爆发。在非疫情阶段的市场环境中,红外测温检验检疫主要是海关、机场、口岸等场所的常规检疫系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大面积爆发,也让医院、社区、商场、园区、办公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快速部署了红外测温筛查等设备用于疫情防控,市场对于红外技术和相关产品拥有了全面的认知,这确实为红外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极大的突破。
但严格意义上讲,本次疫情期间市场对于红外测温检测设备的大量需求,这种民用领域的应用场景爆发属于短期市场行为,待疫情结束,市场对于红外测温产品的需求还是将回归到正常水平,届时,红外热像仪等产品仍然会以军工领域的夜视成像、测温检测为主。民品民用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市场能否持续性爆发,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广阔的市场需求能否打开。
不过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由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专业性和特殊性,除军工领域的应用之外,红外热成像的技术应用可拓展空间依然充满想象,其在安保监控、消防、交通监管等行业级市场以及民用民品领域的一些特殊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借此拓展出了一些专业的技术应用市场,比如:
安保监控领域。对社区、仓库、重点部门等安全敏感区域实施夜间红外成像监控,降低虚警率预防检测通过红外热反应,探查受检物质经自然氧化作用的放热,进而计算该物质的损耗程度。主要用于检测金属氧化以及食品是否变质等.
消防领域。1、探测消防重点区域是否存在隐火火种并对其准确定位,有效预防火灾。2、确定火场逃生路线、优化灭火方案、快速部署灭火力量,提高灭火效率。
交通监控领域。对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实施无人值守化监控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及交通安保的效率。
另外现阶段民用领域还涌现出了两大红外技术典型应用场景:一是辅助驾驶,主要安装于车、船等交通工具,通过显示红外热像,为驾驶员提供前方路况的辅助观测信息,进而规避雾霾,烟尘,暴雨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二是民用夜视领域,用于夜间或无光照环境下工作,例如野外科考,远海或深海作业,地下管网维护等,同时亦可用于警务执勤与侦查。
从市场范围来看,这两大类的应用市场相对都比较窄众,不过随着市场认知的不断加深,民用领域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依然具有很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除了应用场景的挖掘,民用民品领域红外热成像市场的爆发,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深度应用价值。从专业角度而言,按照红外热像仪的标准来看,所有这一类产品的应用环境必须满足标准指定的条件,抛开疫情防控这一临时性应急因素,很多场所安装部署的红外测温系统并不符合国家检验检疫的标准,这也是有待改进的地方。未来要实现红外热成像产品真正大规模的应用落地,仍然需要从根本上发挥实效,而不仅仅止于防控应急的一种手段。
这次肺炎疫情很大程度上让市场对红外测温设备有了一个更广泛和直观的认知,这也为未来红外热成像技术渗透到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当中铺垫了一定的基础,红外热成像民用市场的爆发,充满了未知和想象。